記者楊智仁/綜合報導
你喜歡看動畫嗎?是否曾想過動畫是怎麼誕生?動畫結束後長長的工作人員名單也常會看到「製作委員會」這個組織,他們是如何影響著動畫的製作與進行,接下來本篇文章將帶領讀者深入影響著日本動畫產業關鍵「製作委員會」。
「智寶國際集團」是台灣唯一可以在日本籌組製作委員會的公司,在台、日兩地有十家關係企業,像是「回歸線娛樂、翔英融創」等等,董事長鄧橋(Joe)於訪談中提到,「製作委員會就是大家一起共同把一件事情做出來」,這句話看似簡單但背後包含了許多龐大且不可思議的秘辛。
日本是個集體主義較強的社會,這種文化在企業經營上雖帶來部份優勢,卻也形成一定封閉性,融入這樣的文化並不容易,它同時構成整個日本社會和企業高度協作的社會基礎,「製作委員會」機制就是在這樣的文化下產生。由多方合作,以高度默契的競合關係,共同投入資源並進行分工,以共好模式推升產業進步。
當 IP 作品只由單一公司主導時,可能因企業利益在內容上產生製作偏頗,如:一家商品公司為了自身利益與廣告,從頭到尾於動畫內容中置入商品,就會造成內容過於廣告化的結果,但若由多元不同專業領域公司組織而成的「製作委員會」就可以有不同面向的內容。
例如「製作委員會」裡面可能有廣告代理商、電視台、遊戲公司、音樂公司等,大家強項與利益不完全相同,電視台擁有播放權收益;遊戲公司可能是想要獲得全球遊戲改編權;音樂公司視藝人和市場評估,每家公司會因為策略不同而決定投入各自資本。這也是日本產業能夠長期發展的重要原因,製作委員會運作很複雜、競爭激烈,每個參與者除了希望獲取自身利益,但也在合作過程培養互相依賴的關係,共創產業整體最大利益。
鄧橋(Joe)分享「製作委員會」在日本長年運作,主要是有可以支持產業的法源,例如「任意合夥」可以產生沒有法人格的共同合夥,稅務則有相應的配套措施支持「稅率穿透」,讓資金投入與利潤分配等資金進出都能透明合理,也是讓日本內容產業可以蓬勃的一個重要關鍵。
同時還有「下請法」的誕生,使內容創作者不至於在與巨大資本的合夥下缺乏保障。例如,製作委員會不能因為一句「與想像的不一樣」就不支付製作公司費用,倘若缺乏法律約束,會讓「製作委員會」與「製作單位或個人」呈現不對等關係,這時「下請法」就能保護到內容創作者。
製作委員會好處是能夠分散風險,讓多方投資者共同推動項目,然而,如何在眾多利益相關者之間協調決策與資源分配,競爭不可避免。鄧橋進一步說明,「製作委員會」很難用單純「好」或「壞」來評價,可以將「製作委員會」想像成一場籃球比賽,每個球員希望自己表現亮眼,但最終目標仍是讓球隊贏得比賽,誰能爭取到最多機會?誰能進最多球?個人表現與團隊成功密不可分,製作委員會運作也是如此,關鍵不只是公司能做出多少貢獻,而是如何在這個系統中生存發揮影響力,如何在製作委員會中獲得主導地位,並讓外界認可專業能力,這些都是關鍵。
讀者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