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者周之鼎/台北報導
家庭遊樂器市場一向是遊戲業界的重要指標。在台灣,PlayStation的品牌形象深植人心,更在PS3後大量的推出中文化的遊戲而雄霸市場,每每宣布重要作品的中文化時甚至讓老玩家感動落淚。而最主要的幕後推手就是SIEJA中文化中心,這次台灣媒體訪問到中文化中心總監陳云云小姐,請他揭露PS中文化的幕後秘辛。
在索尼互動娛樂的公司組織中,整個中文化中心有兩個大組織,一個負責第一方廠商(SIE本家)的中文化,另一個負責第三方廠商的中文化,在台灣的中文化中心主要負責第三方廠商。由SIEJA決定接下的遊戲,再交給台北、上海、韓國的在地化團隊處理。陳云云說:「台灣的中文化中心是整個亞洲經驗值最豐富的地方,上海的簡體化中心大概是兩年前的下半年才開始做,所以三個中心都會互相交流,台北這邊也都會給予一些支援。」
不過陳云云說:「絕大多數還是由我們提出哪一款遊戲要中文化,販售遊戲畢竟還是商業行為,我們首先會讓第三方廠商認為中文化是有利可圖,可以擴展市場。在這層想法上目前已經達到一定的效果,像是BandaiNamco、SEGA和KoeiTecmo都已經會自己做中文化。對於SIEJA來說,之後就可以做更多的東西,來開拓更大的PS市場。另一個發展就是在公司內,希望翻譯或QA能夠累積更多的經驗值,舉例來說,希望現在翻譯《FF15》的團隊未來也可接下FF系列的翻譯工作,這樣玩家會對之後的作品更滿意。」
索尼互動娛樂的中文化中心現在位於台北,從4年前只有9個人,經過兩次的擴編後,現在有26個人,以及幾位測試員,目前整個中文化中心一共有35人。而中文化的遊戲數量也從一年的3~4款暴增到一年40款。這個數量已經是全球在地化的前三名。而且現在中文化中心也不光是做中文化,像是日前就曾幫KoeiTecmo製作《生死格鬥5》的英文版。陳云云提到,而且現在和六年前比起來還有程式輔助,中文化中心有自己的文書系統來管理,讓大家即時知道彼此在做什麼,並協助確認有沒有用一樣的關鍵字詞或拼字檢查等。此外今年也仍有招募計畫。
而一款中文化遊戲需要多人人員與怎麼配置?陳云云表示,看翻譯字數來決定,如果60~70萬字就會由一位專案負責人帶領2~3位翻譯,另外有測試員、QA的成員加入團隊。每一週都有會議來討論角色的翻譯,由QA和翻譯互相交流,最後總監整合與分配,讓遊戲內角色的發言有一致性。陳云云解釋,有的時候同一個角色只看一個章節,跟看四個章節,會發現他的個性不一樣,QA就是負責來檢視是否有因此而造成翻譯用詞不對的問題。
不過談到港版的中文和台灣多少有差異的問題,陳云云坦言:「SIEH沒有中文化的團隊,最多找懂廣東話的來跟我們交流。就像美式英文跟英式英文也有不同,過去PS理論上只有一套系統,但我們有嘗試在鋼彈上做到港版中文跟台版中文,但其實最大的瓶頸還是玩家把這件事想得太簡單,翻譯要校對和讓文意統一,QA的時候還要再確認畫面跟翻譯是對的起來,因為日文有時候語氣很曖昧,有的時候很模稜兩可,有時候做到後面才知道原來前面是否定的意思。一個70萬字的遊戲要花4~5個月。比較現實的講法就是如果還要做一套港版中文,其實得再花費一倍的時間,主因單純是商業考量上到底划不划得來。」
談到中文化中心的員工需要具備怎樣的特質?陳云云說:「我們的翻譯有些很活潑,有熱情,對翻譯要求當然第一是語言能力,要瞭解日文跟英文,但要怎麼透過中文完整的表達才是最大的問題,必須想到原廠的意思要怎麼透過你來表現給玩家才是最重要的,如何把想的跟你所理解的透過中文表現出來,有些會是有形和無形的文字表現,做的不好就會扼殺到角色個性。像是原文可能是一個很激昂的角色,若是照字翻的寫稿,就會讓角色會變的沒個性,所以怎麼表現是很重要的,這就是翻譯功力的問題。愛玩遊戲或喜愛ACG是一回事,還是要對工作實質上有幫助才有用。」
陳云云最後在專訪時說:「能讓這麼多玩家體會到遊戲的樂趣,並讓製作人分享他們的心血給玩家,這是讓我最快樂的事。當玩家表示『PS太棒啦!』的時候,我都覺得是有代價的,玩家的肯定就是最讓人欣慰的地方。」
讀者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