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者周之鼎/特稿
剛落幕的里約奧運即將交棒給2020的日本東京,在里約奧運閉幕式上,日本製作的接棒短片中,見到了包含《凱蒂貓》、《足球小將翼》、《小精靈》、《哆啦A夢》、以及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扮演的瑪莉歐從舞台正中央的「水管」登場,足見日本文化的軟實力已經遍佈全球。
▲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化身瑪力歐現身里約(圖/CFP)
ACG(Anime動畫、Comic漫畫、Game遊戲)一直都被歸類為「次文化」。在台灣卻是一直被認為是「會迷失人生」的娛樂。《Pokémon Go》北投玩家為了卡比獸狂奔的畫面甚至躍上了國際媒體版面。也引起了許多不玩遊戲的人的批評,更有言論指稱「台灣年輕人的人生就只剩遊戲了嗎?」卻忽略了遊戲本身就是「休閒」的一種,在眾人為了稀有寶可夢狂奔的同時,那體現的不過是一種熱情。而在旁冷眼的人,究竟在自己的人生上又獲得了多少成就?更不要說狂奔的人群中,搞不好還不乏「人生勝利組」。就像五月天的主唱阿信,也曾在臉書秀出一打的「大蔥鴨」。台灣的最大問題,仍然是保守教育體制的「唸書至上」、「唯利是圖」。
▲阿信在臉書PO出自己抓到12隻大蔥鴨。(圖/翻攝自五月天阿信臉書)
這些也反應在台灣當局也依舊採取防堵策略,即便北投分局以出動警力維持秩序來舒緩人潮帶來的交通問題,但公部門卻仍然還有進步空間。像是警局就試圖發函給《Pokémon Go》開發商,要求撤掉北投附近的補給站。在狂批人潮把公園垃圾桶四周變成垃圾場的同時,卻沒試著思考去疏通這個現象,畢竟抓寶民眾產生的垃圾大多也就是吃吃喝喝的瓶罐。像是增設臨時分類垃圾桶等措施,為什麼跨年、辦演唱會時想的到,這時候就想不到?
當然不得不說,ACG的妖魔化媒體也有一定責任,畢竟在現代媒體搶曝光競爭的時代,越有「梗」、下標越「狠」的新聞就越多人看,而「ACG」本身就是個梗,像是「台大宅王」之類的名詞。加上屍體、裸體的成效永遠大於正常人, 這樣的組合之下,無論是ACG還是《Pokémon Go》,都獲得了一樣的結果。現代仍有許多人認為,喜歡ACG就是失去了現實,而玩《Pokémon Go》就是等著活該被車撞,就是髒亂製造者,這些不得不說跟媒體的強力渲染也有關係,畢竟正常的玩家根本不是新聞,鬧事的才有價值上新聞。
回到這次的里約奧運,若我們細數在這次里約奧運登場的ACG角色,《凱蒂貓》誕生於1974年(42年前)、《哆啦A夢》誕生於1969年(47年前)、《足球小將翼》誕生於1983年(33年前)、《小精靈》誕生於1980年(36年前),而瑪力歐則誕生於1981年(35年前),這些累積30年以上的IP每個都是走遍世界。而反觀台灣的文化產業呢?在1989年被列入「特別301」優先觀察國家名單,之後在名單內升升降降,雖然中間也被除名過,但直到2009年至今才再沒踏入這個丟臉的名單內。
當一群老人感嘆著現代年輕人只被遊戲制約的同時,不妨想想在30、40年前的台灣經濟起飛時期這些「中流砥柱」的人們,卻也同時讓台灣獲得了「海盜王國」的「美名」,在經濟起飛之際,又有多少金錢是靠著竊取他人智慧財產賺來的?筆者都還記得小時候隨處可見10元一本的盜版《哆啦A夢》、《原子小金剛》等漫畫,以及雜貨店中各種台灣自製的未授權周邊,乃至於「XXX合一」的紅白機卡匣,直到長大了才瞭解原來這些「商機」都是不該出現的東西。說的難聽一點,這種錢拿到現在,這些人還有本事賺得到嗎?而文化在這些人的眼中到底又有什麼意義?而到了現在,當我們要行銷台灣的特色時,似乎除了「吃」好像也想不到太多東西了。
▲當年人手一本的「少年快報」到後來才知道原來全都是翻印的盜版刊物。(圖/翻攝維基百科)
對於2020,哆啦A夢已經成了第一個非真人的奧的運官方宣傳角色,而且在東京奧運的官網上,包含《七龍珠》、《航海王》、《美少女戰士》、《原子小金剛》、《蠟筆小新》、《妖怪手錶》等作品的周邊已經開 賣。幾乎已經可以預見的是,在東京奧運的開幕式乃至於各種宣傳上,將有更多的ACG角色會登場,包含近期再度翻紅的皮卡丘都很有機會。但台灣的讀書至上、 功利主義下人民究竟獲得了什麼?又犧牲掉了些什麼?看看這次安倍晉三在里約奧運的登場,很明顯在日本所謂的「次文化」已經可以把「次」拿掉,是日本引以自豪的「文化」。
也許有人說,日本發展了那麼久,當然沒的比啊!但在這世界上仍有其他例子,在不過5年前(2011),東歐的波蘭總理就曾在美國總統歐巴馬到訪時致贈了一套電玩遊戲《巫師2》給歐巴馬。只因為因為這套全球賣了170萬套的遊戲是由波蘭的遊戲公司所製作,此外波蘭還致贈了《巫師》原作波蘭籍奇幻小說家 Andrzej Sapkowski 親筆簽名的英文版小說。眾所周知在這種重大外交場合上,都是準備具有該國具有代表性的禮品送給來訪的友國元首,而連在歷史上遭到瓜分、滅國的波蘭都可以送一套遊戲當國禮了,那麼究竟是這些玩意登不上大雅之堂,還是對於ACG的歧視已經陳舊腐朽?
讀者迴響